關于我們

在線客服

幫助

24小時客服:010-82326699 400-810-5999

建設工程教育網 > 建筑文苑 > 工程管理 > 正文

混凝土裂縫的成因及處理

2009-12-25 11:16    【  【打印】【我要糾錯】

  摘要:混凝土已成為當今建筑業(yè)中使用最廣泛的建筑材料。但混凝土有許多缺點。本文詳細闡述了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及處理措施以確保工程質量。

  關鍵詞:混凝土;裂縫;處理

  混凝土因其取材廣泛、價格低廉,抗壓強度高、可澆注成各種形狀,并且耐火性好、不易風化、養(yǎng)護費用低,成為當今建筑業(yè)中使用最廣泛的建筑材料。但混凝土有許多缺點:抗位能力差,容易開裂;炷亮芽p不可避免,混凝土的裂縫有害程度的標準是根據使用條件決定的,但它的有害程度可以控制,有些裂縫在使用荷載或外界物理、化學因素的作用下,不斷產生和擴展,引起混凝土碳化、保護層剝落、鋼筋腐蝕,使混凝土的強度和剛度受到削弱,耐久性降低,危害結構的正常使用,必須加以控制。目前世界各國的規(guī)定不完全一致,但大致相同。如從結構耐久性要求、承載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,最嚴格的允許裂縫寬度為0.1mm。近年來,許多國家已根據大量試驗與泵送混凝土的經驗將其放寬到0.2mm。當結構所處的環(huán)境正常,保護層厚度滿足設計要求,無侵蝕介質,鋼筋混凝土裂縫寬度可放寬至0.4mm;在濕氣及土中為0.3mm;在海水及干濕交替中為0.15mm。沿鋼筋的順筋裂縫有害程度高,必須處理。近年來預應力混凝土應用范圍逐漸推廣到更多的結構領域,其混凝土強度等級必須提高至C50。在采用泵送條件下,其收縮與水化熱大大增加,約束應力裂縫很難避免,張拉前開裂,張拉后又不閉合,裂縫控制的難度更加困難。預應力結構裂縫允許寬度是嚴格的,預應力筋腐蝕屬“應力腐蝕”并有可能脆性斷裂,預兆性較小,裂縫擴展速度快。裂縫深度h與結構厚度H的關系如下:h≤0.1H表面裂縫;0.1H<h<0.5H淺層裂縫;0.5H≤h<1.0H縱深裂縫;h=H貫穿裂縫。應當盡量避免貫穿性及縱深裂縫,如出現(xiàn)該種裂縫應采取化學灌漿處理來保證強度,即貫縫抗拉強度必須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。早期裂縫一般出現(xiàn)在一個月之內,中期裂縫約在6個月之內,其后1~2年或更長時間屬于后期裂縫。

  混凝土裂縫原因:

  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成因復雜、繁多,有時多種因素互相影響,但每一條裂縫都有其產生的一種或幾種主要因素。混凝土裂縫就其產生的原因,大致可劃分如下幾種:

  1、荷載引起的裂縫;炷猎陟o、動荷載作用下產生的裂縫稱荷載裂縫,主要有直接裂縫、次應力裂縫兩種。直接應力裂縫是指外荷載引起的直接應力產生的裂縫;次應力裂縫是指由外荷載引起的次生應力產生裂縫。

  2、溫度變化引起的裂縫。混凝土具有熱脹冷縮性質,當外部環(huán)境或內部溫度發(fā)生變化,混凝土將發(fā)生變形,若變形遭到約束,則在結構內將產生應力,當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時即產生溫度裂縫。引起溫度變化主要因素有:年溫差、日照、驟然降溫、水化熱、蒸汽養(yǎng)護或冬季施工措施不當等。

  3、收縮引起的裂縫。在實際工程中,混凝土因收縮所引起的裂縫是最常見的。在混凝土收縮種類中,塑性收縮和干縮是發(fā)生混凝土體積變形的主要原因,另外還有自生收縮和炭化收縮。研究表明,影響混凝土收縮裂縫的主要因素有:水泥品種、標號及用量、骨料品種、水灰比、外摻劑、養(yǎng)護方法、外界環(huán)境、振搗方式及時間。

  4、地基變形引起的裂縫。由于基礎豎向不均勻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,使結構中產生附加應力,超出混凝土結構的抗拉能力,導致結構開裂;A不均勻沉降的主要原因有:地質勘察精度不夠、試驗資料不準;地基地質差異太大;結構荷載差異太大;結構基礎類型差別太大。

  參考文獻:

  《簡明公路施工手冊》人民交通出版社;

  《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試驗規(guī)程》人民交通出版社;

  《路橋施工常用數據手冊》人民交通出版社;

  《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》人民交通出版社;

  《水泥砼路面施工及驗收規(guī)范》中國建筑工業(yè)出版社。

延伸閱讀:混凝土 成因 裂縫
收藏分享:論壇
分享到:
相關新聞
  • 特色班
    4大班次+2-3套全真模擬題
    提升學習效果
  • 精品班
    4大班次+2-3套全真模擬題+1套預測試題
  • 實驗班
    3套全真模擬題+2套預測試題+考前沖關寶典
  • 定制班
    3套模擬題+3套預測題+考前沖關寶典+考前重點
  • 移動班
   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,
    強化重點、難點、考點
版權聲明

  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建設工程教育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本網授權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且必須注明“來源:建設工程教育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  2、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,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。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,請作者與本網站聯(lián)系,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。
  本網轉載之作品,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,請與著作權人聯(lián)系,并自負法律責任。
  3、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。